構件承擔載荷的能力有三方面衡量
機械或結構物的每一組成部分稱為構件。為保證機械或結構物的正常工作,在載荷作用下的構件都應有足夠的承擔載荷的能力。構件這一承擔載荷的能力主要由以下三方面來衡量:
第一,要求構件具有足夠的強度。所謂強度是指構件在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例如起重機提升重物時,如果物體太重或者鋼繩太細,鋼繩就會斷裂。那么就說鋼繩沒有足夠的強度。如果鋼繩能夠安全地承受載荷而不破壞,那就說鋼繩具有足夠的強度。
第二,要求構件具有足夠的剛度。所謂剛度是指構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變形的能力。構件的形狀和尺寸將因載荷的作用而發生改變,即發生變形。如果該變形是在正常工作許可的范圍內,那就是說雷蒙磨機它具有足夠的剛度。
第三,要求構件具有足夠的穩定性。所謂穩定性是指構件保持其原有平衡形態的能力。例如千斤頂中的螺桿等細長直桿,在壓力作用下如果不被壓彎,那么就說它有足夠的穩定性。
若構件的截面尺寸過小,或材料選用不當,在外力作用下將不能滿足上述要求,從而影響機械的正常工作。反之, 如構件尺寸過大, 或選用材料過好, 雖滿足了上述要求, 但構件的承載能力未必能充分發揮, 既浪費了材料又增加了機械的重量和成本。材料力學的任務就是在保證滿足強度、 剛度和穩定性要求的前提下, 以最經濟的代價, 為構件選擇適宜的材料, 確定合理的形狀和尺寸, 為設計構件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