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鞍山式鐵礦床礦石的化學組成
鞍山式鐵礦除富礦多為塊狀構造外,其他品位較低的礦石絕大多數是條帶狀或條紋狀構造。條帶寬一般為0.5 -3mm。礦石浸染粒度較細,結晶顆粒通常0.04 -0.2mm,有些礦床的礦石,如山西嵐縣袁家村的礦石,晶粒多數為0. 015~0.045mm,該礦石需磨至-0.043mm占95%以上才達到單體解離。鞍山式鐵礦石硬度較大f=12. 18)。
這個類型的鐵礦石雖屬典型單一鐵礦石,但根據其中所含磁鐵礦和紅鐵礦圓錐破碎機廠家比例的不同又分為磁鐵礦礦石、紅鐵礦礦石和混合礦石;后兩種是比較難選的。此外,由于鞍山式鐵礦石原礦品位較低,結晶粒度較細,要得到較高的選礦指標,例如精礦品位高于Fe 65%,鐵回收率在75%以上,也并不容易。處理這類礦石的選廠有大孤山、東鞍山、齊大山、大石河、水廠、南芬、歪頭山、石人溝和馬蘭莊等鐵礦選廠。
鏡鐵山式鐵礦床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部甘肅境內,分布于北祁連山西段中上元古代鏡鐵山群中,已探明的鐵礦床(點)有數十個,其中鏡鐵山礦床(包括樺樹溝與黑溝兩個礦區)為大型,柳溝峽和白尖礦床為中型,其余為小型或礦點。河南顎式破碎機鏡鐵山群為以陸源碎屑為主夾有白云質大理巖及鐵礦層的淺海相沉積巖系,總厚度逾4000m。按巖性組合特征可分為上下兩個巖組。鏡鐵山群下巖組是鏡鐵山式鐵礦的賦存層位,屬綠片巖相淺變質巖系,其上部以雜色千枚巖與變質粉砂巖為主,夾鏡鐵礦一菱鐵礦層及白云質大理巖,底部為中一厚層狀石英巖。在鏡鐵山式鐵礦床中,鐵碧玉巖與鏡鐵礦呈條帶狀共生,作為鐵礦層的一部分。礦床與鞍山式相似,但礦物組成和礦石結構又有某些特點。
鏡鐵山式鐵礦屬鐵質碧玉型鐵礦床。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為鏡鐵礦、菱鐵礦、少量赤鐵礦和褐鐵礦,礦體深部偶爾有少量磁鐵礦。其他共生有價礦物為重晶石。脈石礦物主要為碧玉、鐵白云石,少量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絹云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