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的刺繡傳承始于漢朝,盛于唐代、清代,如今新疆各民族聚居區還保留著這一古老的刺繡工藝。它以大膽用色,工藝精湛的細節而著稱,采用全天然的香麗蠶絲線,100年都不會褪色。心靈手巧的繡娘們的每一件成品不論大小,都勾勒的栩栩如生,充滿靈氣。

哈密刺繡以“人、文、花、草”為靈感源泉,繡娘們采集自然界中最能體現自己審美情趣的花卉草木、山巒流水等景物,并將它們升華,用銀針和彩線構制成一幅幅華美艷麗的圖案,帶著濃濃的特色異域風情。

與中國其他四大名繡相比,同樣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疆繡卻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它從原有的兩千多種針法與紋樣到現在僅存下八種。由于疆繡的制作工程耗時耗力,一年下來繡娘們的收入也僅有2000元,因此很多人都放棄了疆繡。在現有的繡娘中能做疆繡的也僅有幾十位,且都已有五十多歲。疆繡的命運岌岌可危。
▼
工作中的繡娘們

有這樣一個人為疆繡付出了很多心血,那就是新疆特色工藝美術大師—錢美榮。她自幼出身于刺繡世家,7歲就開始學習刺繡。她的作品《毛主席親切接見庫爾班·吐魯木》《趕巴扎》《古麗與香馕》等在國內大賽中獲獎,成為“疆繡”中的代表。她的一針一線將“疆繡”推向全國,還培訓了上萬名各民族繡娘,傳遞著改變命運的“繡花針”。

▼
《毛主席親切接見庫爾班·吐魯木》
▼
《節日》

▼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疆繡的文化得以傳承,繡娘們隊伍也在不斷地壯大。

萬物都是有生命的。我們對于大自然所饋贈的一切都應小心呵護,這是我們對自然最起碼的尊重。將花草萬物穿在身上吧。感受植物的靈氣與活力,為喧鬧的高樓建筑增添一抹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