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增幅同比回落近百分之八。從事外貿服裝進出口的王先生說,由于國外市場消費縮減,定貨也隨之縮減,庫存增加,就要自己想辦法消化,而企業為資金回籠,只能被迫廉價“估堆”,賣給商販,損失慘重。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王耀認為,金融風暴所帶來的影響將持續至明年下半年,在這困難時期,企業可選擇轉內銷,拓寬銷售渠道。同時,應加強自主創新,積極尋找市場空間,打造新奇特的原創品牌產品,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為達到“知己知彼”、了解市場動態、推動銷售、盤活資金、獲取產業發展相關信息,中國服裝企業于是紛紛踴躍參加展銷會。于是形成了大環境“冷”,而服裝節越辦越“火”的雙重現象。
此外,服裝節的“熱鬧”還得益于各地政府的助勢吆喝。中國服裝市場集聚地常熟市副市長徐永達透露,紡織服裝是常熟的傳統優勢產業,現有服裝服飾企業五千多家,年產值超六百億元。政府有責任營造技術、研發、物流等公共服務平臺,引導企業向產業鏈的高端進軍,同時,通過獎勵等配套政策措施,扶持企業走自主創新道路。據悉,中國江蘇(常熟)服裝服飾博覽會的規模逐年擴大,貿易成交額從首屆三十九億增加至一百一十六億元,已成為中國服裝業主流專業博覽會之一。
令參加常熟服博會的銷售企業竊喜的還有,今年服博會的展會從展館轉到貿易市場,更強化交易功能,海內外采購商可以直接與銷售商面對面地洽談業務。這樣既為采購商省去了中間環節的利潤瓜分,又便于銷售商及時將市場和技術等信息傳達后方進行快速反應,增強市場競爭力。在常熟服裝城內走一圈,三五步就能碰上一個提著皮箱、忙著記錄、貨比三家的外商身影。一位英國來的采購商表示,雖然這里的服裝款式多、面料全,相關配套也齊全,但我的目標就是要找到最物美價廉的。雖然與采購商坎價是越來越累,但隨著人氣劇增,商戶們還是喜上眉梢,期待著財源廣進。
創建于一九八五年的常熟服裝城,現擁有包括“中國男裝中心”、“中國褲業中心”、“中國服飾尾貨中心”等在內的三十五個專業市場、二點八萬個商鋪、五千多個知名服裝品牌、八萬多名來自國內外的經營者在此安家。今年的銷售額有望突破四百五十億元。據介紹,新投建的幾座交易市場,入駐率都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無論是為擴大銷售面的中西部地區服裝產銷售商,還是轉戰內銷的外貿企業,對于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仍是充滿信心,想從浪里淘金者可見一斑。(中國新聞網)(E09)
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