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匯聚國內外1400余家參展商,近12萬名專業觀眾蒞臨參觀的第十三屆上海國際紡織工業展覽會,在浦東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
本屆展會9個展館全部投入使用,除韓國、德國及中國臺灣地區展商以國家/地區展團集體亮相外,在展商分布方面突破性地按紡紗、織造、針織、織襪、印花、印染設備以及紡織器材和儀器等產品類別劃分。在1號展館,則集中展出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針織機械設備。
『無縫織造設備的新領域』
無縫織造技術應用到內衣行業領域因其先進的技術優勢,在內衣行業所占的比重逐年攀升。與傳統的針織生產方式相比,無縫技術具有降低勞動力成本,減少開機數量,減少廠房面積、降低能源消耗、減低紗線和織物儲備、減少打樣時間、即時生產,減少織物退貨次數,降低縫紉成本,服裝成形生產,省去剪裁,降低整理成本等好處,越來越被國內內衣廠家認可。
中國義烏無縫織造行業一直保持著織機數量占全國80%、全球20%的優勢比例。據義烏無縫織造協會秘書長許寧介紹,無縫織造設備在我國內衣行業市場占有率仍然在持續上漲,今年增長率預計會達到10—15個百分點。
在江蘇某人造毛皮機械有限公司展位前,該公司曹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完成公司生產的JL99—05型無縫織機訂單在展會前就排到7月底了,而他們的客戶群大都分布在浙江。
據了解,中國無縫織機設備的應用,大部份是引進意大利羅納地集團屬下的“SANTONI”、“SANGIACOMO”品牌無縫內衣編織機,其先進的制造技術引領著世界無縫設備的先進水平。
在意大利羅納地集團展位上,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意大利圣東尼公司兩種最新產品:“SM4—TR2”單針筒,電子提花圓編機。4路進線,每路2組電子選針器,另有2組魚網組織或防漏針用的選針器。可生產單面無縫服裝:內衣,外衣,泳裝,運動服,衛生衣等。該機是圣東尼的專利技術,可以生產4路進線花型網眼和極鮮艷的色彩。4路進線的圓機,用于生產網眼織物,以及防漏針結構。也就是說,該機可以編織SM8—TOP2機器用8路進線所生產的各種織物之外,還可以在編織中多織一根多紗,并且在編織第二扎口結束時,具有防脫散結構。“SM12—EVO3”12路單面電子選針提花圓機,每路3個選針點,高產量單件合體內衣,外衣,沙灘衣和保健衛生服,可織造天然纖維,合成纖維,裸氨和包紗等物料(可按要求織毛圈)。可生產12路進紗高清晰及鮮艷色彩花型。這兩種新展示的無縫織機現在還沒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它代表著圣東尼無縫織造設備的頂尖技術水平。
『國產無縫織造設備的著力點』
記者從本屆展覽會上了解到,中國現有生產無縫織機設備的廠家僅有無錫金龍機械、寧波裕人、上海珩森、南通圣孚機械等,為數寡眾。由于我國針織機械發展歷程不一,與國外的無縫針織機械相比,還存在技術含量低的問題。“設備的先進性能確實存在差距,與意大利圣東尼無縫織機相比,在質量與轉速上沒有它們高速和壽命長。”國內某紡織機械企業銷售鐘經理說得很坦白,“國產無縫織造設備在對新型原料的適應性、產品質量控制、機器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攻關。”
“國產無縫織造設備近年來發展迅速,價位低對國外無縫織造設備占據中國市場的沖擊力雖然說不是很大,但他們也不會小覷這種現象。所以,意大利圣東尼公司SM12—EVO312路單面電子選針提花圓機的面市,在技術領先上是無人仿制與超越的。”針對國產無縫機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情況,國內無縫織造設備某生產廠家負責義烏區域銷售的劉經理,在此次展會上了解競品新設備動態后如是說。
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專業人士認為,國內針織機械不同類別的產品發展歷史不同,發展情況和問題也不相同。
但從提高產品技術水平的角度入手,有些共同的問題需要重點關注:第一是機電一體化水平和電腦控制技術的提高與優化,其中電腦控制系統與制版系統。尤其是需要加強攻關的。第二是技術水平的提高,涉及技術水平的一些具體因素,包括對新型原料的適應性、產品質量控制、機器效率的提高等需要研究攻關。由于新型原料的不斷出現,機器與之如何適應,機器的效率不但存在動轉速度問題,還有適應細機號(針距)的問題等。第三是配套器材要跟上。第四則是可靠性與穩定性,其中電控部份的可靠性問題尤其突出。
『自主品牌的未來』
“從現階段看,國產無縫織造設備與他們的差距,無論從品牌企業的實力和研發能力,還是專業技術人才和市場占有率等方面來說,我們都無優勢可言。國產無縫織造設備在創建自主品牌上只能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如果說與國外,特別是意大利圣東尼無縫織造設備這個品牌相比,那是有待我們科學技術水平的革新與提高。”義烏市無縫織造協會秘書長許寧說。
換言之,就是我們在這方面離世界水平還很遠,那么國產無縫織造設備未來的前景是否就渺茫了?“未來是一個目標,這如同兩個人在趕路,你不管落后人家多遠,你總得往前走。只有往前走,才有希望走近自已的目標,這就叫前途。努力地趕追人家才有我們國產無縫織造設備自主品牌的前途。”許寧認為努力發展前途是光明的。
中國是一個紡織大國,對每一個紡織機械企業來說,這是一塊相當大的蛋糕。如何更多地分享這一塊蛋糕的份額,這就要求國產無縫織造設備企業任重道遠地去積極尋求發展,提升技術,用更多的新工藝、新技術、新品種去創建自主品牌的未來。
也許,只有不斷努力才能辟出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