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是否靠得住,污染物釋放是否符合國家標準,不是企業說了算,是需要經過國家相關部門認可、具有權威資質的第三方單位檢測并提供檢測報告。但由于我國在建材和家具方面還沒有國家級的標識體系,目前市場魚龍混雜,一些劣質產品涌入市場,沒有權威資質機構標識的指引,普通消費者難辨優劣,難免被廠家糊弄,買到劣質裝飾裝修材料或散發甲醛、VOC的家具等。
在目前發布的兩個國家標準中,一個問題是不能對家居裝修后的室內空氣質量進行制約和約束;另一個存在室內環境標準與檢測材料標準不相匹配,以及沒有針對釋放量做出限制的問題。專家表示,目前國家除了板材和地毯有釋放量標準,其他都是含量標準。而含量跟釋放量的概念不同,影響室內空氣質量及人體健康的主要是有害物質釋放量,而不僅僅是含量。
主管部門太“多”
建設部出臺過一系列涉及室內污染的條例,衛生部也發布過相關準則,國家質檢局認為應該由他們來管,現在室內環境污染這塊沒有明確專門的主管部門,各方都想抓,結果都缺乏專門管理,不盡如人意。檢測出存在污染問題后,由于執法成本高、力度低,往往缺乏威懾力,致使環保家裝 難以很好實現。
環保缺乏明確界限
現在應該明確環保的概念,究竟材料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才能稱得上是環保,現在也沒有部門來給環保做一個確切的解釋,只說環保,沒有明確環保的界限,沒有一個數據標準。達到國家標準、合格就是環保,超過國家標準、更加嚴格把關的產品也是環保產品,這樣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區分,很多商家產品只是達標也宣傳自己是環保產品,讓老百姓區分不清。
兩大標準不匹配
對于家居裝修完工后室內有害氣體濃度超標,環保家裝難實現,專家表示一是由于材料標準跟空氣質量標準存在不匹配問題;二是由于室內空間不同,所用材料數量相同的情況,空間較小的房屋容易出現超標問題。建議今后在制定空氣質量標準的時候應該考慮空間面積,一百多平的房子和三十平的房子裝修的標準應該是不同的。
數據缺乏制約效果
裝修完后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水平,應該事先做評估或預評價,現在很多合同也提到要做預評價,但是操作起來困難重重,缺乏材料釋放量數據庫,各種條件下不同材料的釋放量,沒有詳細數據,未來應該完善相關方面的數據庫。此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與業之峰聯合成立研究中心,對業之峰采用的裝修材料進行檢測,提供污染物釋放量強度數據,建立數據庫,也是希望能彌補這方面的缺憾,推動數據庫盡快建立和完善。
疊加污染效應
板材的污染主要來自所采用的膠,并非符合E0、E1標準的材料裝出來的家就是達標的,使用空間、對板材邊緣的處理都是影響因素,因為板材切割斷面甲醛釋放量是不切割面的2倍。室內切割板材使用量大,所有材料聚集在一起,就容易出現有害物質累計超標。
另外,現在國人都習慣買了新房后買新家具,重裝飾裝修,房間內大量家具扎堆,加之有的人長時間關閉門窗,室內新風量小,污染氣體得不到揮發,濃度會累積增高,導致室內環境污染,影響身體健康。
施工不當導致污染
相關專家表示施工工藝不當也會引發污染。比如,一種典型錯誤是先貼好墻紙 ,鋪好地毯,再進行門窗刷漆作業。這樣即使門窗處油漆散發的有害物質揮發了,但被墻紙、地毯吸入的有害物質會長時間存在,污染室內環境。新書柜污染物釋放還很嚴重時就放書,書也會吸收有害物質,遲遲不得散發,延長了有害物的釋放時間。
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