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建材市場內,被冠以“綠色”的建材產品不計其數。幾乎所有的商家都說自己的產品綠色環保,都是經過“環保認證”的。但是事實上,市場上的“綠色建材”并不能讓人放心。國家環??偩峙c衛生部的一項聯合調查顯示,目前建材市場上打著各種旗號的所謂環保型建材中,?0%含有有毒污染物。 造成這一亂局的主要原因是國家目前對“綠色建材”沒有強制性標準。業內人士認為,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建材行業環保評審亟待規范。
綠色家裝距離尚遠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環保、健康正成為人們家裝的新共識,建材產品是否污染小、無毒害是消費者心中與美觀、耐用和省錢同等重要的標準。為何市場上所謂的環保建材多數還是會釋放污染物?綠色家裝是否離我們的生活還非常遙遠?這些都是消費者非常關注的問題。
對此,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生態環境建材分會工作人員解釋說,房間裝修后的有害物質含量可根據國標《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進行檢測,而對市場上的建材產品是否符合人體健康要求,我國也已制定了《室內裝飾裝修有害物質限量》十項標準,并在2008年起實行的新版本中對甲醛、苯等主要揮發性有害物質作了更嚴格的限定。但相關工作人員同時指出,目前我國并沒有制定更高級的所謂“綠色建材”、“環保產品”的相關標準。
正是由于標準的缺乏和部分消費者對“生態”、“綠色”的盲從,使這些聽上去很動人的字眼在市場上淪為某些廠商的自夸之辭。
混淆概念欺瞞消費者
環??偩汁h境認證中心曾對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的部分建材市場進行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號稱環保的裝修裝飾材料中,相當一部分是假冒的。一些商家居然自己把環保標志貼在產品上,還有個別企業存在假冒中國環境標志問題。
在各地的建材市場都可以看到,幾乎各個種類的建材產品都打著“綠色”、“環保”的旗號,但是如果消費者要求查看產品的有害物質檢測報告時,多數商家往往拿不出正規的檢測報告。
面對當前建材市場“所有產品都環保”的情況,有關專家指出,ISO9000、ISO14000等標準限制的是產品生產過程中對外界環境的污染問題,并不是指產品自身具有環保特性。目前不少建材商給自己的產品貼上“綠色”標簽,實際上是誤導消費的行為。而真正的綠色產品不僅各項檢測要達到國家標準,還要求產品生產過程中無污染,且報廢后能二次利用。
有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并沒有綠色建材市場,也沒有綠色建材產品,而只有達到限量檢測標準的環保建材產品
強制性標準仍然空缺
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從2002年起開始強制性實施《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十項標準,但這只是建材產品的市場準入標準,是對生產企業最起碼的質量要求,并不是綠色產品的要求。對人體有害的甲醛、苯及其他有機揮發物都是涂料和膠粘劑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標準只是限制了這些成分含量,因此,即便達標的合格產品中也還是含有這些有害物質的。
業內人士透露,我國對“綠色建材”的評價和標準還沒有出臺,對生態建材的評價也還在進行之中,只有環保建材這一名稱,才是現在惟一通用的對建材有害物質有科學檢測依據的稱呼。但目前,有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迎合市場,炒作概念,這對市場的規范極為不利。
“綠色”永遠是努力方向
“其實,‘綠色建材’、‘綠色建筑’至今仍是全世界都在努力的方向。”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特聘專家王樹京曾說過,綠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從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直到最終拆除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與保護環境,同時滿足建筑功能。這意味著不僅在規劃設計階段充分考慮并利用環境因素,而且確保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低,運營階段能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低耗、無害的活動空間,拆除后又對環境危害降到最低。
除非完全不用現代工業材料,否則并沒有所謂“純天然”的建材產品。哪怕實木的家具、地板所使用的油漆和膠粘劑中也同樣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質。選擇對人體毒害小的建材需要綜合考慮,不能迷信商家宣傳的某些概念。
另一位業內專家提醒消費者,雖然室內裝修不可能徹底沒有污染,但可以事先考慮好房間的承載量和通風量,對各種裝飾材料用量適當、合理搭配,特別對油漆和膠粘劑盡量選擇毒性較低、品牌質量有保證的產品
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