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1,整個建材行業在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國外的反傾銷制裁條件下如履薄冰,多家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但是也有撥云見日的景象,建材企業比以往更重視低碳和環保,由拼成本、拼銷量轉為拼實力、拼品牌。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中,大浪淘沙一定是“剩”者為王。
最鬧心
陶瓷衛浴多重門
事件回放:2011年3月7日,中國陶瓷行業遭遇了有史以來涉及企業最多、處罰稅率最高、覆蓋范圍最廣的歐盟反傾銷。將近一千多家陶企基本被征收73%的高額臨時性處罰關稅。時隔三個月,廣東潮州市古巷鎮華意陶瓷企業發生一起工人欠薪討款被傷事件。華意陶瓷廠工人熊某在討要拖欠工資過程中,與工廠老板發生爭執,被對方指使人員持刀砍傷。之后工人舉行罷工,事態升級導致古巷鎮大約70%的企業出現了短暫的歇業現象。
一直以來中國的陶衛產業年產量大,生產成本低廉,所以出口一直保持著價格優勢。而近些年原材料和人工費的上漲導致企業不得不通過不斷擴大規模來實現盈利。自今年三月“傾銷門”一出,中小企業震蕩明顯,紛紛尋找轉型出路。價格與質量成為最終的立足點,產品升級勢在必行。而“討薪門”的發生為陶衛行業敲響了另一次警鐘,陶瓷衛浴行業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如何完善管理和用人機制,提高勞動者維權意識仍然值得企業們深入思考。
2011年的建材行業可以說是“衰”聞不斷,深陷各種“門”。在這些門的背后折射出建材行業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粗放式的無序競爭已經不能適應全球化的浪潮,只有依靠自主創新和經營管理制勝、實現質量和效益的提升、維護和諧的勞資關系、創造真正的品牌價值才能在大浪淘沙的時代中屹立不倒。
最潮流
建材品牌紛紛投身電子商務
事件回放:隨著網絡購物的不斷升溫,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時代潮流。圣象地板、東鵬瓷磚、TOTO衛浴等知名建材品牌紛紛在網絡推出了自己的官方旗艦店,并且通過自己的官方網站進行大力度的宣傳。家居建材與其他商品不同,體積大、易損傷,經過第三方運輸公司的參與,比較容易產生糾紛。而糾紛一旦發生,消費者維權之路卻困難重重。
毫無疑問,電子商務時代已經到來。在這條充滿希望的大道上,建材企業個個不甘落后,有些企業信心滿滿,有些企業將信將疑,但無論如何,他們都跑在或走在電子商務的大路上。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如今,企業的網絡營銷意識已經增強不少,制作精良、信息豐富的企業網站或商鋪比比皆是。
網購建材時一定要事先做好充分的調查準備,選擇有保障品牌的官方旗艦店,盡量避免日后產生的糾紛。建材家具的特性決定了其需要消費者實際感受,網購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實體店,如果能將線上購物與實體店銷售有效結合,將會是一種很好的銷售模式。
最現實
家居建材進入微利時代
事件回放:整個2011下半年,市場盡管不景氣,但依然擋不住商家促銷降價花樣頻出,團購折扣眼花繚亂。西安東方美居國際建材城?燈飾城國慶期間推出給力團購活動。國慶節和12月份,西安三森建材家居城推出兩次“0”元抽獎活動……整個市場已經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商家不僅比拼的是質量和價格,更是服務。市場的轉變給消費者帶來了許多好處,同時也加大企業的競爭壓力,讓企業無比“糾結”。
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但由于今年原材料和人工費的大幅上漲,加之外來品牌不斷搶占市場,建材行業利潤越來越薄。限購政策的出臺,間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力度。在家居建材趨向微利的時代,不少品牌已經開始尋求新的市場生存之道。像買地建廠,開發整體家居系列;賣磚的生產浴室柜系列;賣櫥柜的也生產陶瓷產品……開發更加多元化的產品,一體化家居建材也悄然興起,不僅為商家提升了利潤,也為消費者帶來了便利。
產品服務配套升級才是制勝之道。任何行業發展成熟,都會進入微利時代,像家居生產廠家、經銷商也不可能一直處于高利潤水平,家居行業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一旦家居行業進入微利時期,競爭必然更加激烈,除了質量要過硬之外,品牌比拼到最后拼的是服務。企業要充分利用原材料、降低庫存、充分發揮人工效益、優化采購和銷售環節,每個工序成本控制都是獲得利潤增長點的機會。
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