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什么是“十環認證”?
“十環認證”是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的俗稱,因為中國環境標志的圖形由中心的青山、綠水、太陽及周圍的十個環組成。圖形的中心表示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外圍的十個環緊密結合,環環緊扣,表示公眾參與,共同保護環境。整個標志寓意為“全民聯合起來,共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十環認證”并不是強制性標準,因為此標準較高,要求企業產品的原材料、設計、生產、銷售、使用、處理、儲存等都要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所以主要針對優秀企業。認證產品種類主要包括家具、建筑材料、家用電器、日用品、紡織品、汽車、辦公設備、油墨、再生鼓粉盒、生態住宅、太陽能等。
【采訪手記】證出多門,加強監管迫在眉睫
采訪中,不少有裝修經驗的市民向記者感嘆:經歷了一次裝修,仿佛練就了十八般武藝,對裝飾材料質量、環保標準、認證證書都研究得頭頭是道,成了半個家裝建材業的行家。
這著實也是被逼無奈,因為不把自己變成專家就很容易上當受騙。不過,即便消費者絞盡腦汁地鉆研,也不能保證自己買到的材料環保。因為目前市場上對環保、質量的認證名目實在太多,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有國家級的也有地方級的,有環保認證也有質量認證……別說是消費者,就是在家裝建材市場工作多年的經銷商對此也是一頭霧水。
記者從白鶴裝飾材料市場附近的工商所了解到,消費者對裝飾材料環保方面的投訴非常少。工作人員表示,工商部門主要負責檢查商家的宣傳與所持認證是否相符。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投訴少,不代表沒有問題。名目繁多的認證讓消費者無所適從,即使是心存疑惑,也沒有辦法投訴舉證。等出現質量問題造成危害再投訴,已是亡羊補牢。
“到底怎樣才能買到放心的環保產品?”采訪中記者向不止一位家裝行業的專家、權威人士拋出過這個問題,而得到的頻率最高的回答是“還是得買大品牌”、“一分錢一分貨,多花點錢,買到的就比較放心”。但記者調查中了解到,大品牌之所以“大”,是因為它具備了各種公信力強的認證。但是,這些權威認證又是怎么來的?行業性的證書、民間組織的評定,又怎能讓人相信?靠這些認證堆起來的品牌,廠家花錢買認證的錢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多掏了銀子,卻不一定能買到放心產品。
要規范這個市場,治理認證的混亂是關鍵。認證混亂,究其原因是因為證出多門,全國各地各部門有數以百計的認證機構都有發證權。要想為消費者營造一個透明、純凈的消費環境,政府部門對這些認證機構的監管迫在眉睫。
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