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效果圖上,房間整體色調是黃色(右圖),但實際裝修變成了紅色(下圖)。
目前樓市中精裝修樓盤的數量在逐步攀升,9月份杭州即將開盤的樓盤有50多個,其中精裝修率達到17%。買精裝修房子,購房者的初衷是圖省事,可精裝修房源的糾紛率也在逐步攀升,省事轉眼就成了鬧心事。
“一夜之間,墻壁上多了一朵蘑菇。這精裝修的防水防潮,可見一斑。”余小姐對著才住了不到兩個月的新房,哭笑不得。
一朵蘑菇出墻來
余小姐是在6月份買的新房,就在杭州城北的一個非限購小區,當時趕著入住,買的是精裝修現房。7月份,余小姐搬入新家。住了一個多月,新房給她的感覺就是“裝修質量不怎么樣”。余小姐說,墻紙起翹、地板縫隙大容易積灰、窗框變形等等,這些都是小問題,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房屋防潮防水設施奇差無比。
上周,余小姐晚上10點到家的時候,房間墻壁還是正常的,可等她一覺醒來,驚奇地發現房間的墻壁上,靠近木質貼腳線的地方,一朵蘑菇“破墻而出”。
“蘑菇全白的,長相詭異??粗軔盒?。”余小姐說,長出蘑菇的墻壁后面就是浴室和衛生間,她懷疑墻壁滲水。
“我掀開蘑菇后面的墻紙,發現里面是大塊大塊的紅色霉斑,靠近蘑菇的地板也是發黑的。明顯是裝修時防潮設施不過關。”余小姐立刻趕到小區物業反映情況,沒想到,還有其他業主正在投訴同樣的事情。
“靠近衛生間的整面墻紙都剝落了,全發霉了,都透到墻紙表面了。已經半個多月了。”住在同個小區2幢的季小姐說,她找過懂裝修的朋友來看過房子,一眼就看出是浴室的防水設施沒有做好,水滲出來了,就發霉了。
“收房的時候,也找過人來驗房,可防水這種東西,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問題的。”余小姐認為,開發商在精裝修時明顯偷工減料。
據浙江林業大學林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陳老師介紹,業主反映的房屋中所長的是一種菌類植物,不一定是蘑菇,在很潮濕的地方,包括房屋內的確有可能促生菌類植物。如果菌類長得好,那說明墻壁可能滲水。
小區物業表示,已經將此事上報給開發商工程部,現在不歸物業管理。開發商工程部的一位李工說,如果業主認為是浴室衛生間滲漏的話,工程部可以將包括墻體在內的防水,重新再做一遍。
“并不是精裝修時偷工減料,主要是因為墻紙的密封性好,墻內的水分沒法揮發才會導致發霉。會長蘑菇,是因為踢腳線受潮了,加上是實木地板導致的。如果業主同意,我們可以改成乳膠漆,不用墻紙,這樣的話情況會好很多。”李工解釋說。
小清新黃轉眼變姨媽紅
同樣是買了精裝修的房子,楚小姐等了3年,在看到房子的那一刻,差點就崩潰了。“原本高貴大氣、清新脫俗的黃色,完全變成了俗不可耐的紅色,還是最難看的那種姨媽紅。”楚小姐氣得不行。
楚小姐的新房在文一路上,是2010年買下的,當時每平方米均價在36000-37000元之間,精裝修標準高達每平方米6000元。楚小姐買的是躍層,50多平方米,按照開發商給出的裝修價格,一套房子也要三四十萬元了。
“當時覺得這個價格,房子肯定蠻高端的。而且,在開發商給我們的效果圖上,樓梯、地板、門框、柜子等木質,采用的都是黃色。可以說,房間整體色調是那種富麗堂皇、但又不浮夸的小清新黃。”楚小姐對這種色調非常滿意,欣然買下了房子。
今年年初,楚小姐的房子進入內部最后裝修階段??删驮谶@時,小區前期幾棟交付的房子接連出現漏水等質量問題,鬧得沸沸揚揚。和楚小姐同批的業主們有點擔心,于是強烈要求開發商讓業主提前進房子查看裝修工程。開發商同意了。
“我一進門,就差點暈了。最喜歡的小清新黃,一點痕跡都找不到了。”楚小姐說,房間整體色調采用的竟然是紅色。“而且還是那種特別俗不可耐的、就好像有些辦公室會用的、廉價的貼皮紅。再狠一點,用女人的話來說,就是姨媽紅。”
楚小姐說,房子裝修,原本就忌諱用大面積的紅色,這樣會讓人心情煩躁。“我覺得這樣的裝修,絕對不用每平方米6000元這個檔次。”楚小姐和多位業主提出,讓開發商每平方米退還裝修費用5000元,交付毛坯房,業主自己來裝。
對于楚小姐的要求,開發商表示有困難,“效果圖是存在色差的,而且有些業主就表示這樣的顏色很好看。每個業主的感官本來就不同的。當然,業主有意見,我們肯定會幫忙整改的。這點還在和業主協商中。”目前,這場談判還在拉鋸中。
精裝修標準縮水業主拒絕收房
購買了橋西某精裝修房的周先生,則更加焦頭爛額,他正忙著四處找人驗房,開具驗房說明,收集證據,然后找開發商打官司。
“賣房的時候,開發商一直宣稱精裝修標準為6000元/平方米。但按照現有的硬裝檔次來看,根本不值這個價,頂多2000元/平方米。”周先生說,今年1月份交房時發現,開發商交付的所謂精裝房,質量粗糙,根本沒有達到開發商自己宣稱的裝修標準,“屋內地板在沒有打地龍的情況下就草率鋪設,導致沒開始使用就已經高低不平;已經貼好的磚面也有多處破損和裂紋,墻紙褶皺明顯。”
更讓周先生等業主不滿的是,原本說好的材料全變了。“地板說好用實木,結果用的是復合地板,主衛洗手臺墻面本來應是大理石的,現在變成玻璃的。墻磚有多種色差,陽臺地面從地磚變成塑料板,開關都是淘汰產品,廚房的整體櫥柜變成沒有具體品牌的東西,我們找專業人士來看過,別說每平方米6000元,連每平方米2000元都不一定達到。”周先生認為房屋裝修質量如此差,完全是因為開發商以次充好,這是欺詐行為。
“我們全部拒絕收房,還特別成立了業主維權委員會,380多戶業主參加。”在業主的強烈抗議下,開發商進行了第一次整改,可這次整改沒能讓業主們滿意,依然有378戶業主拒絕收房。
隨后,開發商采取冷處理辦法,除了給業主打過電話告知裝修整改和修補時間外,未再和業主有進一步的溝通。長時間的消耗,讓不少業主放棄維權,目前大約有43%的業主收房。
“我們一切按照合同要求進行了補償,除延期交房的違約金外,對房屋整改期間給業主使用帶來的不便,按照戶型還贈送電視機作為補償。根據相關存檔單據計算,我們的精裝修,每平方米完全達到5500元左右的裝修標準。”開發商方面表示,這件事情已經結束,不用再多說什么了。
業主購精裝修房合同不能“糊涂”
據初步統計,目前杭州在建、在售的商品房開發項目中,全部或部分為精裝修的,所占的比例已經接近20%,精裝修商品房的開發趨勢已經初步形成。
可正因為多了一道裝修的工序,精裝修房源的糾紛率要遠遠大于毛坯房。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規,開發商、購房者面臨這方面的困惑和問題也日益凸顯。今年4月上旬,杭州房協法律專業委員會還特別出臺了《精裝修商品住宅法律實務研究》,就是針對目前市場上廣泛存在的問題,對開發商約束、為購房者指導,填補了杭州在精裝修房源糾紛處理標準上的空白。
可對于霧里看花的精裝修房,購房者應該怎樣挑選?在購房前,購房者應該了解哪些必要的信息,讓糾紛風險規避到最小?
杭州房協法律專業委員會認為,在購買精裝修房時,業主與開發商要簽訂特別細致的購房合同;收房時要選擇專業驗房師陪同看房,一旦有問題,要第一時間組建維權組織等,將糾紛風險規避到最小化。
“包括合格證、環保標志、三包在內,精裝修材料應該寫到購房合同中去。”浙元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張軼群律師說,消費者一定要看清精裝修材料的保質期。他介紹,精裝修產品一般保修兩到三年,是從開發商采購材料時算起,但從采購材料到交付房屋,這個階段可能經過兩到三年,廠家保修的期限已經過去。因而,購房的時候一定要約定好這個保修期限。
張軼群說,與開發商簽訂合同時,必須要求開發商寫清楚所用裝修材料的具體信息,如規格、等級、質地、顏色、產地、價位等,盡量避免使用“優質”、“高檔”、“先進”、“相當于”、“不低于”等含糊字眼。如果購房合同中的約定與樣板房不一致時,購房者還可與開發商協商,以補充協議的方式對原合同進行修正。
----中國墻布網Chinaqbw.com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