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去海寧走訪企業的任務后,我的內心是激動且忐忑的。這是我第二次走訪企業,與第一次抱著學習的心態去走訪有所不同,這一次,更多的是去傾聽、發現,去了解許村鎮的文化積淀,發展過程,還有它的業態。
初見許村
從上海出發,開車到許村要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在來之前,我特地查了許村的資料,許村作為海寧西部工業重鎮,2003年它的工業總產值已經達到了101.97億元,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工業經濟總量超百億元的鄉鎮,想來,當年的許村是“風光無限”的。初進許村,入眼的一切有一種撲面而來的熟悉感,或許是與我的故鄉有幾分相似,不是很寬敞的路面,路況也并不好,有些顛簸,兩旁商鋪林立,飯店、理發店、服裝店林林總總,停在路邊的三輪車,互相追逐的土狗,這是許村給我的第一映像,這里充滿了煙火氣息。
街道兩旁最吸引眼球的是一個個樣式一樣,高高豎立的店鋪廣告牌,不同于我們平時見到的各有特色的牌子,它們很高,上面的文字是豎排,簡潔明了的宣示著它的名字。在這許許多多的名字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家紡”和“窗簾”。因此,我對許村有了第二個認知——許村是一個輕紡城。這一觀點在我們走訪了四家企業后得到很好的印證。
許村的成長與變革
在這個充滿變革與挑戰的全球化時代,每一個組織和企業都力圖通過創新與變革立足于時代的潮流中。而許村從最開始的一無所有到出現第一臺織機、第一匹被面、第一段織錦到后來出現裝飾布,甚至成為一個輕紡城,都是因為它在不斷地吸收、成長和變革。在許村,大大小小的企業和工廠有一萬多家,而行業的低門檻,入門快,是它的優勢,卻也是弊端。優勢是能夠迅速的擴展市場,而弊端則是行業競爭過于激烈,產權保護不周密,市場不規范,因此一個企業想要脫穎而出可謂困難重重。所以在走訪的過程中,已然看出許村的部分布藝企業和窗簾企業已經開始跨界轉型。“一個企業想要做大做強,戰略很重要。”在采訪三象董事長魯雍建時他說道,“我認為墻布行業才剛剛起步,就像十年前的窗簾行業一樣,墻布行業的競爭遠遠沒有開始,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機會,也就是說墻布行業的風口要到來了,所以我們在這個時間切入,因為競爭還沒有形成,而我們把握住了這個機會,進行了企業的轉型,從窗簾轉行來做墻布。但是我們許村也面臨著一個問題,許村不缺產品,但是我們缺少好的商業模式,缺少高端人才。”
作為“墻布行業有經驗的新人”,摩登野獸品牌負責人熊志軍也說,“我們許村招人實在太難了,我去杭州招聘,工資開的比杭州還要高出2000,都沒有人愿意到許村來。” 可見人才的缺失是企業發展的一大痛點。摩登野獸現在已經開始著手品牌的打造,因為有著6年的生產制造經驗,所以在這方面有著成熟的體系和豐富的經驗。眾所周知,做品牌的前提是要做好產品,而摩登野獸這些年的制造經驗為打造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于創立摩登野獸品牌而言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這也是摩登野獸的優勢所在。
在走訪伊伊布舍的時候,感受最深的是伊伊布舍對場景間的重視程度,入眼的每一個場景間都展現出不一樣的家居氛圍,伊伊布舍總經理張建林說道:“近兩年體軟裝很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確實是一種趨勢。我們伊伊布舍加盟店所有的場景打造,基本上都是往整體軟裝的方向走,你去商場到我們伊伊布舍的店去體驗,就會發現我們的加盟店跟其他的窗簾店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的家居氛圍特別濃厚。”可以看出,伊伊布舍對場景的打造十分重視,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整體軟裝不是一定讓你去賣家具、賣燈飾,而是要更大化的給消費者完整的家居氛圍體驗感。
人才的培養和企業的跨界轉型,也是雕刻空間的董事長吳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雕刻空間位于杭州臨平,雖然與許村毗鄰而居,但依托于杭州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臨平的人才資源并沒有許村那么匱乏,盡管如此,雕刻空間依舊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他們與景德鎮陶瓷大學已經達成了戰略合作關系,每年為雕刻空間定量輸送高端人才。“我們雖然2018年才正式開始推廣自己的品牌,但是從2016年開始我們已經在做墻布的貼牌代工,就是OEM這一塊,這就相當于為我們自己的墻布生產奠定了2年的基礎。”雖然有著一定的生產基礎,但是從窗簾行業跨界到墻布行業也存在較大差異。比如織物的組織、后期處理的工藝、復合的工藝、施工的工藝上與窗簾的工藝都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就雕刻空間來說,有了之前兩年墻布貼牌代工的基礎奠定,對企業再去推廣品牌具備很大優勢。雕刻空間無論是原料生產、產品制造、軟裝設計,以及整體品牌的包裝、輸出全都親自決策、親歷推動,相對其他品牌來講,雕刻空間在品牌建設上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通過對企業的走訪,我們看到了許村的企業對人才的渴望,也看到了整個行業和市場開始向大企業、大品牌靠攏,品牌化和整體軟裝將是行業未來的趨勢。
在瞬息萬變的行業格局中,全新業態正在形成
不難看出因各個企業的自身定位和產業模式的不同,在跨界轉型的時候也是不盡相同。例如做布藝生產代工的摩登野獸因為有代工墻布的經驗,進而升級打造自己的墻布品牌;而本身具備窗簾品牌渠道的伊伊布舍和雕刻空間,則是為了擴大自身規模,豐富產品體系,將墻布納入到自己的產品庫中;而以三象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則是直接轉型做墻布。通過對這些企業的走訪,我們了解到許村是一個擁有完整家紡產業鏈的產業集群。這就意味著,許村的很多企業在進入墻布行業后,無論是在制作成本上還是制作周期上都會有巨大的優勢。許村擁有大量的窗簾及布藝企業,而窗簾行業又是一個“沒有服務”的行業,所以無法像墻布行業一樣從一開始就系統地建立自己的渠道和品牌,因此當它們進入墻布行業后在渠道和品牌建設方面稍顯不足。而如今許村的大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轉型升級,全新的業態正在逐步形成,許多企業選擇以墻布為切入點,希望建立自己的渠道,打造自身品牌,以形成全方位綜合競爭力。而許村全新業態的形成,是否會對中國墻紙墻布行業的未來發展格局產生影響, 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新浪家居
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