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印花的基本方式(全面) 印花織物的病疵
時間:2008-10-24 來源:
中國墻布網 閱讀:7217 次
內容簡要:一、直接印花 直接印花是一種直接在白色織物或在已預先染色的織物上印花。后者稱作罩印。,當然印花圖案的顏色要比所染底色
一、直接印花
直接印花是一種直接在白色織物或在已預先染色的織物上印花。后者稱作罩印。,當然印花圖案的顏色要比所染底色深得多。大量常見的印花方式是直接印花。
如果織物底色為白色或大部分為白色,并且印花圖案從背面看起來要比正面顏色淺,那么我們就可以判定這是直接印花織物(注意:由于印花色漿滲透力很強,所以對輕薄織物無法按此方法判斷)。
如果織物底色正反面深淺相同(由于是匹染),并且印花圖案比底色深得多,那么這就是罩印織物。
二、拔染印花
拔染印花通過兩步進行,第一步,把織物匹染成單色,第二步,把圖案印在織物上。
第二步中的印花色漿含有能破壞底色染料的強漂白劑,因此用這種方法能生產藍底白圓點圖案的花布,這種工藝叫拔白。當漂白劑與不會同它反應的染料混合在同一色漿中(還原染料屬于這種類型)時,可進行色拔印花。因此,當一種合適的黃色染料(如還原染料)與色的漂白劑混合在一起時,就可在藍底織物上印出黃色圓點圖案。
因為拔染印花的底色是先采用匹染方式上染的,如果同底色是被印上去的滿地印花比起來,底色的顏色要豐富且深得多。這是采用拔染印花的主要目的。
拔染印花織物能通過滾筒印花和篩網印花印制,但不能通過熱轉移印花印制。因為與直接印花相比,拔印織物的生產成本很高,還必須十分小心和準確地控制使用所需的還原劑。使用這種方式印花的織物,銷售情況更好,價格檔次更高。有時候,在這個工序中使用的還原劑會引起印花花紋處織物受損或破壞。
如果織物的正反兩面底色的色澤一致(因為是匹染),而花紋處是白色的或是與底色不一樣的顏色,就能確認是拔染印花織物;仔細檢查花紋的反面,會顯露出原底色的痕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破壞染料的化學藥劑不能完全滲透至織物的反面)。
三、防染印花
防染印花包括兩階段工序:
(1) 在白色織物上印上能阻止或防止染料滲透進織物的化學藥劑或蠟狀樹脂;
(2) 匹染織物。其目的是上染底色從而襯托出白色花紋。注意其結果與拔染印花織物的一樣,然而達到這種結果的方法卻與拔染印花相反。
防染印花方法應用并不普遍,一般在底色不能拔染的情況下才會使用。比起大規模的生產基礎來,大多數防染印花是通過如手工藝或手工印花(如蠟防印花)等方法實現的。
因為拔染印花和防染印花產生同樣的印花效果,所以一般通過肉眼觀察常常不能鑒別。
四、涂料印花
用涂料而不是用染料來生產印花布已經非常廣泛,以致開始把它當作一種獨立的印花方式。涂料印花是用涂料直接印花,該工藝通常叫做干法印花,以區別于濕法印花(或染料印花)。
通過比較同一塊織物上印花部位和未印花部位的硬度差異,可以區別涂料印花和染料印花。涂料印花區域比未印花區域的手感稍硬一些,也許更厚一點。如果織物是用染料印花的,其印花部位和未印花部位就沒有明顯的硬度差異。
深色涂料印花比起淺色或淡色來,很可能手感更硬,更缺乏柔性。當檢查一塊存在涂料印花的織物時,應確保檢查所有顏色,因為在同一塊織物上,可能同時含有染料和涂料。白色涂料也有用于印花的,這個因素不應被忽視。
涂料印花是印花生產中最價廉的印花方式,因為涂料的印制相對簡單,所需的工藝最少,通常不需要汽蒸和水洗。涂料有鮮艷、豐富的顏色,可用于所有的紡織纖維。它們的耐光牢度和耐干洗牢度良好,甚至稱得上優秀,因此廣泛用于裝飾織物、窗簾織物以及需要干洗的服裝面料。此外,涂料幾乎不會在不同批次的織物上產生較大色差,而且在罩印時對底色的覆蓋性也很好。
隨著不斷的水洗或干洗,涂料印花會逐漸褪色,顏色越來越淡。這是由于在清洗過程中的不斷轉動和攪拌使樹脂粘合劑逐漸脫落所致。一般經過20—30次清洗后,這種印花布就會出現明顯褪色現象。由于在后整理過程中應用樹脂和硅柔軟劑對織物進行處理,因此色牢度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深色比淺色或淡色更易褪色。
涂料使織物印花部位手感發硬,淺色時這種情況不太明顯,深色時卻十分突出。涂料并不特別耐磨,尤其是深色。深色涂料應特別避免用在諸如家具裝飾織物中。
印花織物應該測試以下幾方面顏色特征:顏色將持續多久(色牢度),一種染料覆蓋到另一種染料上的色彩效應(濕罩干或濕罩濕印花),顏色重現性(顏色匹配性)。下面討論所述的每一特征。
一、色牢度織物印花是一種對材料的表面處理方法,除了在薄型織物上,一般所印的染料很少能滲透進織物結構的深處。水洗或干洗及隨后的轉籠烘燥,以及日常使用所引起的磨損,往往會使織物表面的纖維脫落,使織物表面顏色變淺或露出未著色纖維,使織物褪色。諸如襯衫、大多數日常服裝和兒童服用材料等織物,如果是紗線染色或匹布染色,而不是印花,織物上的顏色將持續更久。某些材料,例如裝飾用織物或晚禮服等,因為不常使用或清洗,是印花還是染色,區別不大。因為印花成本相對較低,有時候會印制模仿色織條紋或格子花紋的印花圖案,由于上述原因,這種印花織物上的顏色也不耐久。細心的買主和其他與紡織品有關的人員通常會檢查織物上圖案是織機織出來的還是印花的。
縱條花紋一般不能通過手工篩網或自動平網來印制,因為印花時每次篩網更換后,難以與匹配前的花紋完全吻合。
二、濕罩干和濕罩濕效應濕罩干印花是在先前印制的顏色已適當干燥或完全干燥的時候再印上第二色,第二色覆蓋在第一色上,結果只顯現第二種顏色。濕罩干印花通常只用手工篩網印制。濕罩濕印花是在第一色還未干的情況下就印上第二色。當織物仍處于印花的印刷階段時,第一色印上后立即就施加上第二色。第二色覆蓋上第一色后,兩種色漿相混合,產生第三種顏色。這第三種顏色稱為疊印。因此采用兩種篩網法(手工篩網或自動平網)和滾筒法進行濕罩濕印花,印花花樣設計師能創造出第三種顏色。
三、半色調(中間色調)
半色調是某一圖案中的同一顏色由淺而深的漸變色調。在滾筒印花時,通過逐漸遞增或遞減銅滾筒的刻紋深度來獲得半色調。在圓網印花時,通過逐漸遞增或遞減篩網花紋處的網孔密度來獲得半色調。對于手工篩網印花、自動平網印花和熱轉移印花,由于改變篩網網孔密度的技術尚未研究成功,不能生產半色調印花織物。
四、印花打樣和配色染色織物的配色,小樣處方和條件等色現象等問題已在第八章中討論了。這些問題和工藝規程同樣適用于印花織物。在大批量生產印花織物前,首先應印制幾碼試樣布以獲得花樣設計師或客戶的認可,這個過程叫做打樣。許多情況下,對于印花工作者來說,對圖案中的所有色澤都進行配色很重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一個花樣在獲準生產前,經常反復多次打樣。生產出第一批試樣網版和打樣可能需要長達6—8周的時間,而在織物印花商業領域,高度時尚的花樣變化極快,因此經常會出現問題。然而,最近一種新上市的新技術能大大節約時間,從在紙上設計圖稿開始到在織物上生成印花試樣只需要幾個小時。這種新技術是Encad數碼紡織系統,由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配以能直接通過計算機輸出以準確的顏色配比在織物上印花的機器。印花速度大約13分鐘生產1碼布,或大約每小時可印制5碼長的樣品。該系統的主要優點是圖案的改變和新的樣品可直接在計算機/印花機系統上實現,不需要制作新的網版。
五、最佳印花方法幾種商業性印花方法中,哪一種最好?沒有一種最好的方法。每一種印花方法都只是相對于印制特定類型的花樣和特定產量的印花方式都是最好的,某些方法對于某些花樣和特定產量的印花方式則完全不適合。
特種印花
一、滿地印花
滿地印花的底色通過印花方式而不采用匹染方式獲得。通常在印花工藝中,底色和花樣圖案的顏色都是被印在白布上。有時候滿地印花布被設計成模仿生產成本更高的拔染或防染印花效果,但從織物反面很容易辨別不同的印花方式。滿地印花的底色反面更淺;因為織物先經過匹染,所以拔染或防染印花的正反兩面同色。
滿地印花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有時大面積底色不能被深色覆蓋。當出現這種問題時,仔細檢查滿地花紋處,會發現一些暗淡的色斑。這種現象基本上是水洗引起的,而不是由于量的染料覆蓋造成的。在嚴格工藝條件下生產的優質滿地印花布不會出現這些現象。在采用篩網印花方式進行滿地印花時也不可能出現這種現象,因為色漿是刮涂上去的,而不是像滾筒印花一樣是被軋進去的。涂料滿地印花織物通常手感很硬。
二、植絨印花
植絨印花是把稱作纖維短絨的纖維絨毛(大約1/10—1/4英寸)按照特定的圖案粘著到織物表面的印花方式。該工藝分兩個階段,首先,用粘合劑而不是染料或涂料,在織物上印制圖案,然后把纖維短絨結合到織物上,纖維短絨只會固定在曾施加過粘合劑的部位。
把纖維短絨粘附到織物表面有兩種方法:機械植絨和靜電植絨。在機械植絨中,當織物以平幅狀通過植絨室時,纖維短絨被篩到織物上。機器攪拌時會使織物振動,纖維短絨被隨機置入織物。在靜電植絨時,給纖維短絨施加靜電,結果粘到織物上時幾乎所有纖維都直立定向排列。比起機械植絨,靜電植絨的速度較慢,成本更高,但可產生更均勻、更密實的植絨效果。
用于靜電植絨的纖維包括實際生產中應用的所有纖維,其中粘膠纖維和耐綸兩種最普遍。大多數情況下,短絨纖維在移植到織物上前先要染色。
植絨織物耐干洗和/或耐水洗的能力取決于粘合劑的性質。應用于織物加工工序中的許多高質量的粘合劑,具有優異的耐水洗、耐干洗牢度,或者兩項牢度都好。因為不是所有的粘合劑都經得住任何方式的清洗,所以必須驗證任何一種特定的植絨織物適合哪一種清洗方法。
三、植絨工藝
除了植絨印花或用短絨印制圖案外,植絨工藝也被廣泛用于可覆蓋整個織物表面的整體植絨工藝。根據所用的纖維和植絨工藝,植絨織物的外觀可以是仿麂皮或是立絨,甚至是仿長毛絨。這些織物被用于制鞋、衣著、仿長毛絨織物、船甲板上和游泳場所的防滑貼附織物、手提包和皮帶、床單、家具布、汽車座椅以及大量其他用途的織物。所用纖維和粘合劑必須適合產品的最終用途。
整體植絨織物上粘合劑的透汽(氣)性是一個重要因素。一些總體上符合要求的粘合劑從另一方面講可能幾乎是完全不透汽(氣)的(這是布滿在整個織物表面以吸住短絨的粘合劑薄膜的原因)。對于某些產品,如鞋子、內衣、襯衫和上衣等,穿著這些織物是十分不舒服的。要判斷織物的相對透汽(氣)性,可以拿一塊足夠大的織物緊緊地貼在你的嘴前,向它呼氣。如果透汽(氣)性好,你只要稍用力,就能把氣吹過織物。
四、經紗印花
經紗印花是指在織造前,先對織物的經紗進行印花,然后與素色緯紗(通常是白色)一起織成織物,但有時緯紗的顏色與所印經紗的顏色反差很大。結果可在織物上獲得柔和的影紋的,甚至模糊的圖案效果。經紗印花生產需要小心、細致,因此幾乎只有在高檔織物上才能發現這種印花織物,但使用能熱轉移法印花的纖維織成的織物(參見第九章第一節)卻是個例外。隨著經紗熱轉移印花法的發展,極大地降低了經紗印花的成本。
經紗印花可通過抽出織物的經紗和緯紗來鑒別,因為只有經紗上有圖案的顏色,而緯紗是白色的或素色的。也可印制仿經紗印花效果,但這很容易辨別,因為圖案的顏色在經紗和緯紗上都會有。
五、爛花印花
爛花印花是指在花紋圖案處印上能破壞纖維組織的化學物質。因此化學藥品與織物的接觸處會產生破洞。用2輥或3輥印花可獲得仿網眼刺繡織物,一個滾筒含有破壞性化學藥品,其他滾筒印制仿刺繡的針跡。
這些織物用于廉價的夏季女襯衫和棉制女內衣的毛邊。爛花印花布上的洞的邊緣總是受過早的磨損,因此這種織物耐穿性很差。
另一爛花印花類型是其織物用混紡紗、包芯紗,或是兩種或多種纖維的交織物制成,化學藥品能破壞一種纖維(纖維素),留下其他未受損的纖維。這種印花方式能印制許多既特別又有趣的印花織物。織物可以是粘膠纖維/聚酯纖維50/50混紡紗制成,爛花印花時,粘膠纖維部位消失(爛掉了),留下未被破壞的聚酯纖維,結果印花處只剩下聚酯紗,未印處呈現聚酯纖維/粘膠纖維混紡紗原來的樣子。
六、雙面印
雙面印花是在織物的兩面印花,能獲得具有雙面效果的織物,外觀類似于兩邊印有協調圖案的包裝面料。最終用途局限在雙面被單、桌布、無里子或雙面夾克和襯衣。
七、特制印花
特制印花是有兩種或更多種獨特圖案的印花,每一種圖案印在這塊織物的不同區域,因此每一種圖案將位于服裝的特定位置。例如,服裝設計師要設計前后片有藍白圓點的女襯衫,袖子是同樣的藍色和白色,但要用條紋圖案。在這種情況下,服裝設計師要與面料設計師一起設計,在同一卷布上既有圓點元素,又有條紋元素。必須仔細安排印花位置的布局和每一圖案元素需要的織物碼數,以使織物利用率最佳,不會造成過多浪費。
另一種特制印花是在已裁成的衣片上印花,如袋子、衣領,因此可創造許多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服裝圖案。衣片可通過手工或熱轉移法印花。
印花織物的病疵
下面列出并敘述了由印花工序引起的最常出現的印花病疵。這些病疵可能是由印花工序中操作不當所致,也可能是印花前的織物處理不當,或是所印的材料本身有缺陷。
1. 印花拖漿(colordrag)
印花色漿干燥前由于受到摩擦而沾污。
2. 濺色(colorsplatter)
印花色漿不是平穩倒在織物上,而是潑在或濺在織物上,產生色點或濺色。
3. 圖案模糊(fuzzypattern)
圖案邊緣不光潔、線條不清晰,大多數常由燒毛不當或色漿濃度不合適引起。
4. 對花不準(off—register)
由于印花滾筒或篩網縱向排列沒有對齊,導致前后花型對位不準確。這種缺陷也叫套色不準或圖案移位。
5. 停車印(stopmark)
由于印花機在印花過程突然停下,然后再開機,結果在織物上產生色條。
6. 部分脆化(tenderspots)
在印花織物上,印有一種或多種顏色的地方常會受損,通常是由于在印花漿中的破壞性化學品使用過量。在拔染印花織物的拔印部位也可發現這個問題。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