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中國壁紙30多年發展歷程,可見其幾經起伏波折,被業內人士形象概括為"三起三落",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起步,到80年代的真正發展,經歷1985、1993、1998年的低潮回落,熬過90年代漫長的低迷期,至2000年又開始進入恢復期,特別是2005、2006年,因為家裝壁紙市場的噴薄,成為一個明顯的轉折點。近幾年,業內人士的共同感受是,壁紙行業每年以近乎倍數的速度在成長,新興壁紙品牌如雨后春筍,企業進入全速賽跑階段。
建博會新壁紙品牌激增亂花漸欲迷人眼
回顧近期的各大行業展會,記者在各個壁紙展廳之間輾轉,發現各種類型壁紙、布藝驚艷亮相,新品牌層出不窮,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其多變而富有藝術氣息的風格也讓駐足的參觀者各得所愛,相機咔嚓聲此起彼伏。對此,格瑞沃爾壁紙廣東省總經理黃喜鵬先生也曾對記者談到他的感受,他說,中國壁紙行業近幾年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新品牌好像突然一下子冒出來很多家,在建博會上,他看到了很多新面孔,"以前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的"。
歐派壁紙事業部總經理王睿接受記者采訪時,回顧歐派壁紙第二次亮相建博會,頗多收獲也頗多感觸,除了擴大了品牌影響力,和經銷商之間有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得到很多老客戶的回訪外,在跨行業的交流上,也很有收益。"我們通過建博會看到不光是壁紙行業,門窗行業、衣柜行業等整個家居建材行業都像雨后春筍一樣冒出很多新的品牌,應該說家居行業是一個很朝陽的行業,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把歐派壁紙做強做大的信心。"同時,他也表示,有競爭才會有市場,有市場才會有空間,但是具體的蛋糕你能分多大,得看自己的努力。
壁紙蛋糕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不僅專業壁紙品牌加速擴大市場份額,跨界經營的家居品牌同樣青睞這個市場。據記者了解,歐派壁紙目前在全國有200多家經銷商,而將近50%是沒有做過歐派產品的,屬于跨界經營的經銷商,對此歐派也十分歡迎,"只要是立足于家居品牌業,看好這個行業,希望通過品牌贏得客戶信賴的客戶我們都是歡迎的。從整個渠道來講,我們不排斥任何其他品牌的進入。"王睿說。而這種不排斥的包容態度,也是跨界經營得以迅速擠入壁紙領域,使市場競爭更激烈的一大原因。
企業瘋狂賽跑行業心浮氣躁缺乏理性
如果把市場比作一個賽場,把壁紙企業看作參賽的選手,那么,呈現的將是怎樣一個局面呢?在跑道上,選手瘋狂賽跑,朝著各自的目標奮力前進,這個目標或者小一點,只求在市場分一杯羹,或者是非常大,力爭第一時間沖過終點線,成為萬眾矚目的冠軍品牌,這個行業可以給很多人無限的機會。然而也正像瑞寶壁紙董事長張惟剛說的那樣:"大家都有機會進入這個行業,但是你有機會進來,也有機會死。"
張惟剛認為,在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大環境下,一方面激發了極大的市場活力,但是同時也帶來一個弊端,所有的行業,所有人都心浮氣燥。日韓的壁紙市場占有率很高,但日本生產廠家大概20多家,而中國的壁紙品牌不下1000個,今年年底大概有230家工廠的產能會達到9億多,這個產能讓全世界都瞠目,行業顯得十分心浮氣燥。
中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協會墻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熳紅也對此作了總結,按一個廠兩條生產線,一條生產線理論產能可達到120萬卷,按保守的80萬卷來算,一個廠家兩條生產線要生產160萬卷,那么一年的產能將達到2.8億卷,將超出去年1.2億。"我們市場只是這么大,但生產上卻在加速膨脹。"
柔然壁紙副總裁金寶蓉認為,壁紙行業有這么多廠家,是極其不正常的現象,但這也是發展過程中一個必然的過程,相信以后會有一個大浪淘沙,好的會剩下來。
點燃消費者的壁紙消費激情市場培育是關鍵
本美壁紙中國區營銷總監馬永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現在很多消費者對壁紙很感興趣,家裝過程中已經開始使用壁紙,這是一種方向和趨勢,而且隨著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經歷的積累,也會更趨于理性和成熟,而這種理性和成熟正是壁紙行業非常期待的。
這種消費習慣和心理變化,在記者看來,可以歸結為幾個原因帶來的結果:第一,壁紙的再次興起得益于產品技術的進步,彌補了過去的例如開裂、脫色、脫落等缺陷,環保性也得到很大提高,產品越來越成熟,質量越來越有保證,給了消費者很大的信心;第二,壁紙品牌越來越注重服務體系的建設,例如本美壁紙的"上墻后7天無理由退換貨"、格瑞沃爾的"兩年免費維修,終身維護"、歐派的"我們要幫助客戶把問題都解決掉"等承諾,都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客戶的很多后顧之憂;第三,媒體的積極推廣、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都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多正面的暗示,從而帶來潛移默化的消費心態變化。
行業缺乏有威懾力的老大只有靠市場整合
可以說,消費者對壁紙消費習慣的可喜變化,給了企業很大的信心,因此一方面,一些大壁紙品牌在耐心地培育市場,認識到不管是市場成熟度還是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方面,都需要經過時間的積累。但同時,對市場的一些亂象,他們也感到很無奈,比如,壁紙作為具有承載著文化內涵的一個行業,并不是誰都能做,技術含量達不到、把握不了市場的新手就只能拿別人已經在市場走俏的產品下手--或改頭換面,或公然剽竊,把原來賣得好的版本抄過來,最后形成惡性的壓價,最后企業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產品毛病百出,老百姓又棄壁紙而去,再次形成行業的低谷,把企業多年精心培育的市場轟然摧毀。
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壁紙行業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不像日本等壁紙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度,壁紙行業協會已經很有震懾性,大家也會共同遵守行業規范。正如張惟剛所說,"希望好的企業達成一個共識,變成規則,再通過協會來實施,協會在這個行業里面有威懾力,老大說話了你就要聽,大家都規范運作"。在這個自由競爭的市場上,誰也無權讓任何一個企業退出比賽,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靠市場的力量進行整合,也就是自由洗牌,最終導致兩級分化,一些優秀的壁紙企業正在形成品牌效應,而沒有品牌、產品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則會被市場所漸漸淘汰。
--------中國墻布網
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