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O是一個具有前瞻性視野的企業,獨特的市場眼光,結合目前建筑產業的發展趨勢,經過仔細的調研和科學分析,預見裝飾材料的巨大市場潛力,采用以中日合資的經濟技術合作方式起步——創立DOCO(沈陽)實業有限公司——帶動企業的發展。 網羅優質資源,立足全球運營 《記者》:李總,您好!您是天河木業的董事長,而DOCO是去年開始進入墻紙行業,是什么樣的機緣讓天河集團涉足墻紙行業?您對這個行業有著怎樣的認識? 李總:一個是從個人角度,一個是從商業角度。個人的原因是很喜歡墻紙。墻紙在中國的認知度很低。很多家庭是不用墻紙的,在國外卻很普及。我認為,墻紙是所有裝飾材料里對環境影響最大的,因為它面積大,幾乎包攬了整個墻面。一個家庭換墻紙的話,整個家居環境都會改變。不同風格的墻紙,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另一方面,墻紙在設計方面是發揮空間最大的。你說地板,無外乎就那么幾個樣子,但是墻紙,可以做山水、人物、動物,也可以做抽象的,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我不是專業做設計的,但我很喜歡設計。在這方面,墻紙可以給予設計最大的渴望度。 目前,墻紙在中國的使用率是很低的,然而在國外,像歐美、日、韓等國家都有很高的覆蓋率。像日本,百分之九十的墻紙的覆蓋率。可見,墻紙在中國的商業空間比較大。正是基于這兩個原因,我們進入了墻紙這個行業。 《記者》:天河木業在全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您現在轉向這個行業的話,是否把之前天河的優秀經驗帶入了現在的企業當中? 李總:當然,這是一種延續。無論天河也好,還是日方投資商也好。我們把以往的合作經驗,都會帶到DOCO這個新的企業里面。但是我們對DOCO的定位不是天河旗下公司,也不是日方的公司,而是是獨立的、全新的公司。另外我們一開始定位,不是中國,也不是日本,而是一個國際化的企業,所以我們提出了"全球"的概念。以后,可能有美方的投資,可能跟意大利合作,可能會有韓國的設計師。現在我們的設計來自于韓國、日本方面的設計,那以后我們會打算更多的合作。這個大門是敞開的。另外我們有一個公司在沈陽,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生產基地。我們不是把中國的墻紙做到全球,而是一開始立足就是運營于全球。 讓墻紙富有功能性,讓產品更具附加值 《記者》:DOCO在研發、創新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李總:這幾年墻紙在中國開始受到大家的關注,銷量在增加,使用的人也開始增加,但是大家更多關注于產品的設計,它的外觀、花型。其實墻紙里面還有很多東西,比如說功能性方面,它的分類就有防潮的、防霉的、強化的、負離子的等等,可以有很多種的。薄薄的一片墻紙,它其實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以后我們的一個努力方向是如何把這些功能性的東西做到墻紙里面去,讓我們中國的老百姓能使用科技含量更高的、可以提供更多附價值的墻紙。 《記者》:那么,DOCO今后主要是從高科技和功能性方向去發展嗎? 李總:高科技還談不上,主要是功能性,另外還有裝飾性。裝飾性的含義是,目前在中國使有墻紙很多都一味的強調大花紋、大色彩。這雖然也是一種表現手法,但它應該要跟整個環境融合在一起,你不能單獨考慮墻紙,還需考慮它跟窗簾、地板、家具,跟整個環境的配搭。 "全球能看到的墻紙,將來我們都會做" 《記者》:DOCO目前主要采取的是代理經銷的方式開拓市場,那么它有哪些優勢吸引經銷商? 李總:各家有各家的特點,版本打折也好,出廠價給一定折扣也好。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能穩定的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我認為才是最主要的。我們有很充足的庫存備貨,因為我們在沈陽的工廠有十萬平米。目前進了四條生產線,因為現在才建完一期,二期建完之后,我們規劃是二十一條生產線。二十一條線都上完之后,全球能看到的墻紙,我們都會做。 《記者》:您對墻紙這個市場目前是非常看好的,請您估量一下墻紙市場未來釋放出的市場容量還有多大? 李總:具體數字現在不是很好說。我看過幾個關于中國墻紙覆蓋率的官方報道,有說2%的,也有5%、8%等等。但是普遍還沒有超過10%的。和歐美、日韓等國家比的話,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差距。有一個數字是說,按發展中國家情況看,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均能用到一卷紙。我們十三億人口,可能多少年之后會達到十五億人口,那就是十五億卷,整體價格就八百到一千個億。所以說,未來的市場是巨大的。 《記者》:面對如此巨大的潛力市場,DOCO有怎樣的發展規劃? 李總:我們做了一個十年規劃,未來會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立公司。這幾個點布完之后,我們在整個中國的渠道、物流等等都會相對的快捷、完善了。我們想做墻紙專家,而不是做中國墻紙的NO.1或世界第一。量只是一個數字而己。從我們企業自身來講的話,只是想把品質做好。消費者最喜歡的,是我們最想看到的。 |
--------中國墻布網
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