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金飯碗 女書記員辭職創業
廖強,今年37歲。很多人在見到她之前,都以為她是一名男士,因為在從事木業的行業中,女老總的角色并不多見。而廖強更讓人不解的是,她曾經是延邊林業檢察院舉報中心的書記員。這個被很多人看做是金飯碗的公務員崗位,她毅然選擇辭職下海創業。廖強說,她的母親是做建材生意的,母親的“生意經”也影響了她。----中國墻布網
2002年,延邊州林管局下轄的一個木業公司,因為經營不善,負債累累。當時,經過資產評估,按照延邊州出臺的企業改制政策要求,誰能背負該企業欠下的200萬元貸款并接收其50多名工人,誰就可以零資產買斷這個公司。廖強的父親是延邊州林管局的退休干部,在木制品行業有一些人脈,被臨危授命接手了這個已經完全癱瘓的企業。當時,年僅25歲的廖強得知此事后,便毅然辭職下海和父親一起去創業。母親拿出多年辛苦做建材生意攢下的200萬元家底,作為支持他們父女公司的啟動資金。
借助互聯網 把家具賣到國外
2003年,經過市場調研,考慮到企業自身生產因素,她決定主打產品定位為木制品半成品。在經營理念上,她也和父親靠人脈關系的經營方式有所不同,她決定通過互聯網打開國外市場。然而,他們的企業當時并沒有進出口經營權,為了讓產品早日邁出國門。廖強加大產品開發力度,大幅提高產品質量,生產的產品逐項通過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僅用了三個月,公司便順利地取得了進出口經營資格證書。
為了尋找外銷途徑,她開始利用參加“廣交會”等有利機會,與外商建立聯系。隨后,便開始上網聯系業務。2003年5月,她通過電子郵件聯系方式,與一位美國客戶取得了聯系。這家美國公司主要經營仿古家具,當時正想在中國尋找工廠為他們做半成品。外商對她這個剛剛起步的小廠有些懷疑,廖強承諾保證三天內拿出樣品。
那幾天,廖強幾乎不眠不休在車間和員工們研究加工工藝和產品質量。三天后,當外商見到樣品,滿意地連說“OK”。他們廠的產品就這樣走出了國門。通過互聯網聯系,廖強不斷擴大外銷途徑,2005年以來,她先后與瑞典、俄羅斯、泰國、荷蘭等國家客戶建立合作,他們公司生產的產品也由起初的餐桌腿兒,變成了樓梯、櫥柜等多種產品。目前,延邊朝陽木業公司實現年產值3500萬元人民幣,年出口額達到100萬美元,利潤達150萬元人民幣,稅金達110萬元人民幣。
員工稱 “跟她創業有目標有未來”
如今,在廖強的帶領下,延邊朝陽木業公司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員工人數也發展到160人。企業發展的同時,廖強也在不斷提高員工待遇。員工不僅免費在公司食宿,工資也從當年接管時的每月600元提高到最低新入職員工2100元,老員工最高工資達每月4000多元。為改善員工住宿條件,在公司建筑緊張的情況下,廖強改造了200平方米的車間為職工宿舍,目前公司有13間寬敞明亮的宿舍,保潔人員每天定時清理房間,為每一位住宿員工清洗床上用品等,公司還為夫妻員工單獨安排了宿舍。此外,公司每年還安排全體員工旅游兩次。
該公司生產部部長譚礦生跟隨廖強工作了十年,他說,廖強雖然是位女士,工作起來卻不讓須眉。廖強為人厚道,對員工特別好,員工也因此特別有凝聚力,“大家都說,跟著廖總干,我們有目標,有未來。”從當初辭職創業至今,廖強先后榮獲多項殊榮,她先后被當地評為“十一五期間勞動模范”,2013年榮獲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吉林省經濟技術創新標兵。她的公司也被評為延邊州“納稅A級企業”。
----中國墻布網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