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紙行業不應單純控制投資規模,而應統籌兼顧,通過結構調整以壓縮、淘汰落后產能,并擴大先進產能,調節產能存量,以防產能過剩。
根據中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協會墻紙專業委員會從海關及國內生產廠家得出的數據,2010年,國內墻紙的產量是1.6億卷,8.6億平方米;進口墻紙約為2億平方米。而據測算,2011年年底,國內墻紙生產廠家將達到230多家,按這個數字保守估算,年底國內墻紙產量可達15億平方米, 比2010年增長70%,人均可達1.15平方米,這還不包括進口墻紙。
墻紙市場很難消化掉如此增速的產能。從2010年年末,業內人士就已開始擔憂墻紙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他們認為,墻紙的產能過剩矛盾將在2011年下半年凸顯,會直接導致行業大洗牌。那么墻紙業該如何應對呢?
調節產能存量
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其出現與企業的發展規劃、正常擴張及經濟周期息息相關。要改變這一狀況取決于兩個條件:一是市場發育程度,市場信息要能夠準確反映市場狀況,市場要能夠引導生產要素自由、正確地流動;二是企業對市場信息的判斷能力以及根據判斷進行投資決策的實力。只要這兩個條件不具備,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就不可避免。
墻紙行業不應單純控制投資規模,而應統籌兼顧,通過結構調整以壓縮、淘汰落后產能,并擴大先進產能,調節產能存量,以防產能過剩。
目前,墻紙行業應做好以下工作,以提升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技術改造
對于目前產能過剩的墻紙業來說,墻紙企業最現實的選擇就是提升技術水平。通過技術改造,提高企業產品的性能、質量,以便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兼并重組
墻紙行業可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以整合、優化資源。如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兼并重組可提升自身實力;對于大企業來說,兼并本行業中的中小企業,或兼并本行業外的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可以培育新的增長點。
消化過剩產能
引導消費觀念
上世紀80、90年代,墻紙的主要生產原料是紙和PVC,大部分都是用油墨進行印刷,且施工時底層使用的是清漆,又用含甲醛的白乳膠進行粘貼,導致用戶房間異味很重。更為嚴重的是墻紙的壽命很短,粘貼于墻面沒過幾年就會出現發霉、變色、翹角等狀況。這些因素使消費者對墻紙的質量及環保性能產生了懷疑。
而現今,墻紙(墻紙廠家)的生產技術、工藝均得以提升,其環保性能與其他建筑材料相比都毫不遜色。如墻紙的基材均以無紡纖維和純紙為主要材料,其表面材料更多地采用了各種天然材料,具有防霉、防蛀、阻燃、抗靜電的功能;粘貼過程中所用的膠粉和基膜是以天然材料為主,確保了產品使用過程中不會散發有害人體健康的成分。
但許多消費者對墻紙的認知度還停留在80、90年代,同時涂料行業對墻紙產品環保性能的攻擊也誤導了許多消費者。因此,墻紙業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迫在眉睫。
中國墻布網認為,引導消費觀念可從宣傳著手。首先,行業人士可通過媒體加大宣傳,如對墻紙產品環保功能的宣傳等;其次,企業可引導專賣店加強對墻紙的宣傳,如印刷宣傳冊,對各類墻紙產品的風格和適用性進行詳細介紹,提升消費者對墻紙的認知度、認可度;再者,企業可通過典型引導來提升口碑效應,即發揮知名墻紙企業的關鍵消費者(具備一定影響力的人)的榜樣作用,或者培養忠誠消費者,用骨干力量帶動消費群體的形成。 (中國墻布網chinaqbw.com)
創意設計吸引消費
目前,墻紙行業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產品設計缺乏創意,無法瞬間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讓其產生購買的欲望。
因此,筆者認為,墻紙企業應將創意設計提上日程,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款式。
完善售后維系消費
目前,雖然整個墻紙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但服務體系的欠缺卻成為全行業發展的障礙。由于墻紙經營缺乏市場規范,很多商家的售后服務意識淡薄,造成了墻紙業的信任危機。因此,中國墻布網認為,墻紙業應有一套科學、系統的售后服務規范,以引導企業做好售后服務,使企業擁有良好口碑以維護老客戶、開拓新客戶。
墻紙行業不應單純控制投資規模,而應統籌兼顧,通過結構調整以壓縮、淘汰落后產能,并擴大先進產能,調節產能存量,以防產能過剩。
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