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紙行業價格體系混亂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具體表現為虛高標價、虛構原價、虛假打折、利用標價搞價格欺詐等等,具體操作過程中又演化成返券、返現、買贈、抽獎、特價、現時搶購、秒殺等花樣翻新的手段。很多企業和經銷商表示,目前中國墻紙行業發展不成熟,價格不透明是現階段的正常表現。但長此以往,損害的不僅是消費者的利益,更是消費者對墻紙企業的信任度。
價格體系混亂
多年來,墻紙的底價一直被企業和經銷商所掌握,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墻紙最低能賣多少錢一直像猜謎一般難以捉摸。而專賣店里的標價往往比底價要高出三倍以上。
墻紙行業的價格體系混亂問題牽扯到多方面的利益。首先,經銷商對于所代理產品的價格進行隨意定價,而總部又沒有相對有力的監督機制,因此在利益的驅使下,經銷商的定價混亂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其次,作為家庭裝修的一個重要環節,設計師方面早已備受詬病的“回扣”現象也是造成墻紙價格虛高的因素之一,價格越高說明回扣也越多。
當前影響墻紙進入百姓家庭的一大因素就是價格不透明,同一個產品這一家打八折,另外一家則是五折六折,消費者搞不清楚這東西到底值多少錢。“為什么看起來差不多的產品,有的每平方米只賣50 元錢,有的每平方米卻要賣到200 元錢?” 價格不穩定、不透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對墻紙的信任感,這種不信任造成墻紙市場上準顧客的流失。筆者認為,墻紙行業要想吸引消費者,必須建立公開透明的價格體系,而公開各種材質的價格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這樣,才能讓消費者做到心中有數,使其建立起對這個行業的信任感。
確定銷售底價
墻紙一般都有銷售底價,它由廠家確定,各個市場的經銷商執行。一旦零售商私自低于銷售底價銷售,將會受到企業的處罰,嚴重的甚至會斷貨,取消該品牌的銷售資格。
據業內專家透露:墻紙銷售之所以需要確定底價,一方面是要避免墻紙經銷商之間的惡性價格戰擾亂市場價格秩序;另一方面是為了讓消費者感到價格有“譜”,產生信任感。底價中包括總經銷商、省市級經銷商、攤位零售商的三級利潤,以及賣場所有權方、賣場承租方的兩級場租利潤。但在市場操作中,由于監管體制的缺失,墻紙的價格仍然不透明。
有業內人士認為,墻紙價格虛高的根源除了價格體系不完善、消費者的崇洋心理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家居賣場普遍偏高的 “進場費”。但是,墻紙定價到底水有多深?一般的消費者無從得知。
明確價格體系
通常來講,價格體系包括出廠價、批發價、零售價、回扣、返利、運費、促銷費、廣告費和業務費用等。對于墻紙企業來說,這些都需要控制好,任何一個環節對價格體系的完善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確定樣板市場價格也是明確價格體系的一個重要舉措。樣板市場中客戶購買力就是產品定價的主要依據。有調查指出:如果是高檔定位,價格應當是當地目標顧客消費能力的80% 左右;如果是中檔定位,價格應當是當地目標顧客消費能力的30%~50% 左右;如果是低檔定位,價格應是當地目標顧客月消費能力的5%~15%。當然,這個價格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但應盡量保持在這個區間內。
墻紙企業應嚴格控制出廠價,不然整個價格體系從源頭就開始亂了。不要輕易制定折扣策略,可通過返利手段來刺激代理商的積極性。企業還應對經銷商進行回訪,例如在銷售過程中產品價格是否被當地客戶接受等,企業發現問題就應及時解決,并幫助經銷商調整銷售方案。
合理的價格體系不僅能使價格透明化,增強消費者對墻紙行業的信任感,而且能有效避免各個分銷渠道相互串貨。從長遠來看,這絕對是一個明智之舉。
規范流通渠道
家居賣場入駐費的節節攀升已經讓很多企業和經銷商無力承擔。為此,他們不得不讓消費者來買單,將上漲的租金無形地分攤到產品的售價上。另外,傳統的銷售渠道也是導致墻紙價格不規范的一個重要原因,規范流通渠道是完善價格體系的重要一環。
傳統的銷售渠道一般包含渠道建立、渠道管理、廣告支持、人員培訓、分銷渠道利潤層層分配等繁多的管理環節。有業內人士認為,倉儲式經營或將成為未來家居的主要銷售渠道,并且也將有助于價格的透明化。
有關專家表示,價格體系混亂并不只是墻紙行業獨有的現象,這是所有行業都面臨的通病。某墻紙企業的老板解釋,原材料價格不穩定也導致墻紙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甚至不同批次的產品價格都不一樣,這也給消費者造成價格混亂的感覺
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