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是規律,許多依規律決策的大中企業不約而同的采用以下營銷及管理舉措:
在市場淡季,整頓銷售渠道、處理庫存;開各種總結會議,組織各類培訓,團體旅游,員工休假;產品研制,市場調查,市場規劃等等。
在市場旺季,新產品高調上市,地面渠道猛烈促銷(堆頭、特價、各種陳列比賽、各類消費者促銷活動等),空中廣告集中投放,花錢花在刀刃上,讓廣告快速發揮應有的說服顧客購買的本質作用。
應該說這些舉措考慮到短期與長期戰略/策略的平衡,本身并沒有錯。這是標準的歐美MBA式打法,遵循所謂的市場規律,按教科書規范的運作。許多職業營銷人都是這般標準化運作市場,雖然不能出奇制勝,但是至少不會犯錯。可口可樂、雀巢、統一、康師傅、寶潔、強生……等著名企業都是這樣運作的。
但是,當同類企業都這樣做的時候,特別是都同樣在旺季投放廣告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
我們說營銷傳播的本質是搶占消費者的大腦,但是人們的大腦拒絕繁雜,追求簡單。心理學家早就證明,當同一時期,人們大腦接受各類雷同的信息時,信息之間會嚴重的相互干擾,具體信息的記憶度明顯降低。
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每個人大多有這樣的感受:
看到央視2套,盡是汽車類、家電類廣告,5套盡是運動鞋運動服廣告,8套盡是奶粉、洗發水廣告;夏天到處是飲料廣告、冬天是羽絨服廣告、節假日是保健品廣告。但是仔細想想到底是哪些品牌的汽車?家電?運動鞋?奶粉?洗發水?飲料?羽絨服?保健品?卻多數想不起來。同類廣告相互干擾、排斥,這是廣告學上特別強調的“噪音”現象,而廣告噪音的強度是影響廣告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旺季投廣告,雖然可能會引起即時消費,直接促進銷售,這是其最大的優點。但是當競爭對手們都這樣投廣告的時候,因為存在相關干擾的“廣告噪音”現象,廣告效果大打折扣,這是許多大企業旺季投廣告最大的且難以克服的弊端!
許多大公司也深知旺季集中投放廣告的利弊,更深知品牌打造需日積月累,故也會在淡季投放少許廣告,即采用波浪式投放策略,淡旺季廣告預算比一般為3:7,2:8。
那總體資本力量薄弱的國內企業,是否一定要向這些外企正規軍學習這種投放方式呢?
不一定!因為商場如戰場,孫子兵法云“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我們為什么要在旺季強打廣告與對手硬拼?“小米加步槍”的共產黨土八路打敗了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正規軍,軍事指揮上靠的是什么?是老毛的“避實就虛,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敵進我退,敵退我擾”的游擊戰術!
我們為什么不可以避實就虛將廣告預算分配為淡旺季7:3,甚至8:2,9:1?在淡季,在消費者大腦未受競品干擾的前提下,通過一定力度的廣告,讓人們記住品牌,逐步積累品牌知名度、影響力。在旺季則集中力量實施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用終端攔截戰化解競品的旺季廣告戰!
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