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了,客戶也會買!為什么?銷售必讀!
時間:2016-04-25 來源:
中國墻布網 閱讀:32 次
內容簡要: 出外旅游時,為了預訂住宿房間,你是否曾經在網上到處搜尋,想要找出最便宜的飯店?如果找到比其他飯店便宜30元的地方,是不是覺得非常開心?但是冷靜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不過是便宜30元而已。花了好幾個小時坐在電腦前面,真的就是為了省
出外旅游時,為了預訂住宿房間,你是否曾經在網上到處搜尋,想要找出最便宜的飯店?如果找到比其他飯店便宜30元的地方,是不是覺得非常開心?
但是冷靜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不過是便宜30元而已。花了好幾個小時坐在電腦前面,真的就是為了省這30元嗎?
當然,不可能100%的顧客都在享受這種游戲,因為確實有真想省錢的人。
那么,這些人是如何分布的呢?
我們可以用俗稱的“2·6·2法則”來說明。例如被視為“勤勞”代名詞的工蜂,據說每100只中有20只非常善于工作,60只工作能力一般,剩下20只會偷懶。
消費者也是這樣:上面的兩成是“絕不買特價品”的階層,最下面的兩成是“只買特價品”的階層,中間的六成則是“特價品與一般品都買”的階層,“兩邊通吃”。
“高消費力顧客行銷”爭取的是上層的20人與中間的60人,加起來共80人。
如何掌握這一類“兩邊通吃的人”,就是高消費力顧客行銷的精髓。
順帶一提,由于下層兩成只買特價品的消費者認為“便宜就是一切”,因此在你執行高消費力顧客行銷的方法后,就會漸漸離去。
不過不必擔心。根據我的經驗,這群人不只是喜歡便宜貨,同時也具有“要求比別人多1倍”的傾向。因此,如果徹底擺脫這群人,反而可以省下為了應付不合理要求或客訴所付出的心力,在時間或精神方面,都是一種成本的節省。
或許有人會反駁:“你講得這么輕松,但是我們的商品已經無法再讓消費者感受到更多的價值了,根本不可能調漲價錢啊!”
不要著急,下面我將告訴各位,如何在不變更商品內容的情況下,讓消費者感受到價值的提升。
賣不上價的心理陷阱
陷阱1:就是不敢漲價
“說什么都不敢漲價”是很常見的狀況,這類經營者似乎強烈覺得“漲價對顧客不好”。確實,沒有顧客會聽見“漲價了”而覺得開心,況且莫名其妙地不當漲價也不是一件好事。
不過,如果是長期為了顧客著想的話,還是應該積極地適度調高價格。
因為想要持續提供出色的商品,你就必須賺取適當的利潤,再將賺來的這些錢好好地提升商品的附加價值。如果一直打折,導致自己最后撐不下去的話,反而可能會出現偷工減料、損害顧客的事。
只要確實抱著這樣的想法,當你適度地漲價時,就不會有任何罪惡感了。
陷阱2:解說時不知不覺變得太專業
廠商賣力說明,希望顧客能夠感受到商品的價值,但有時候不管怎么說明,顧客就是無法感受。這往往是因為解說內容太過專業,導致顧客無法理解。
根據我的經驗,廠家自覺“很好懂”的說明,實際上艱澀的程度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10倍左右。
因此,請將艱澀程度削減10倍,顧客才能聽懂。同理,唯有再進一步簡化這些內容,才有可能清楚地將產品價值傳達給顧客。請注意:并不是顧客無法感受到商品價值,而是解說得太難了。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而錯失顧客,那就太可惜了。
陷阱3:誤以為“商品相同,價格當然也應該相同”
很多人常問:“既然商品都相同,在某種程度上不就必須參考同行制定的價格嗎?”
完全沒有這個必要。道理很簡單,只要創造商品的附加價值,顧客就會覺得你的商品與其他廠家完全不一樣。
比如,一瓶可樂在超市里賣2.5元,可是在麥當勞,兌了水、加了冰、分量還不足的一杯可樂,卻要賣5元。雖然兩家賣的都是可樂,但顧客來店的需求卻完全不同。
請記住:顧客是基于想要“聽故事”、想要一起“做夢”、想了解“新的觀念”的心理,才會來到貴公司的。只要了解商品所具備的附加價值,就能明白完全沒有必要受限于同樣的價格。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